close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簡稱TIA )是指某一區域腦組織一過性缺血所致的局限性的短暫的腦功能障礙。表現為突然發作的局外性癥狀和體征,大多數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一般在24小時內完全恢復,可反復發作。我國資料表明,本癥患病家約為180/10萬。

病因:

本病的病因絕大多數是由動脈粥樣硬化所致。發病機理多由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表面上的血栓破碎脫落,而形成微栓子流向遠端引起動脈阻塞,導致相應供血區腦組織缺血而發生功能障礙。但因栓子很小,且又易碎裂,甚至溶解消失,故腦組織血流及功能又得重新恢復。此外血液動力學改變、頸部動脈扭曲受壓、腦血管痙對、血液高凝理狀態等因素在本病發生上也起一定的作用。

臨床表現:

本病好發于50~70歲,男多于女。臨床表現雖因缺血的部位與範圍不同而多種多樣,且發作頻度與形式個體差異很大,但均有其共同特征:

1.發作突然。
2.持續時間短暫,通常數分鐘至1小時左右,24小時內完全恢復而不遺留神經功能缺損。
3.反復發作,自數年一次至每日數次不等。每次發作均涉及相同的某動脈供應的腦功能區:臨床上將TIA分頸動脈係和椎—是底動脈係兩類。以前者多見。

治療:

分以下幾種:

1.病因治療常測血壓,高血壓應控制血壓,治療心律失常、心肌病變以穩定心臟功能,糾正血液高凝狀態,避免頸部過度活動。

2.藥物治療

a.血小板聚集抑制劑,可減少微栓子的發生,對預防復發有一定療效。常用阿斯匹林,多主張用小劑量,每日口服50~300mg,長期應用。潘生丁,25~75mg,每日3次。
b.抗凝治療,對中止發作及預防腦梗塞有一定作用,由于藥量難以控制,且導致出血性並發癥較多,國內很少采用。具體用藥及方法參見腦血栓形成治療。
c.中醫藥治療,運用中醫藥治療對本病發生有積極意義,多以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為治療。

3.外科手術治療如經腦血管造影證實有頸部大血管動脈硬化斑塊而引起明顯狹窄或閉塞者,而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患者一般情況允許,可考慮選用手術。常用的手術方法有頸動脈內膜切除術、顱外一顱內血管吻合術等。
 
預後:

未經治療的THA患者,約1/3與發展為腦梗塞,約1/3繼續發作,另1/3可自行緩解,屇外資料表明,TIA者每年約4%死亡,其死因2/3為心血管痛,另1/3死于腦梗塞。
 



 
預防:

預防高血壓和動脈硬化,保持低脂,低糖飲食,注意鍛煉身體,戒煙等對預防木禽發毛均有一定的意義。如已患動脈硬化、心臟病、糖尿病,高血脂或血液雇等,應予積極治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g I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