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中醫藥 (114)
- Nov 04 Sat 2006 12:29
藥補不如食補
- Nov 03 Fri 2006 16:34
生育婦女中醫飲食指導
|
- Oct 21 Sat 2006 12:27
豆類價值及宜忌
黃豆:性味甘平,能健脾實中、潤燥消火、健身寧心、利大腸、治腫毒,可用於治療疳積、瀉痢、消瘦、瘡痛腫毒等。
赤小豆:性平味甘酸,能健脾止瀉,可治療水腫、腳氣浮腫、黃疸、丹毒,並有通下乳汁的作用。
綠豆:性涼味甘,能清熱解毒,利尿下氣,對熱腫、消渴、熱痢、痛疽、斑疹等有一定療效,對高血壓、高血脂患者也是合宜的食療。
黑豆:味甘性平,能袪風除熱,調中下氣、解毒利尿、補腎養血,具有清涼和滋補的作用。
蠶豆:性味甘平微辛,能益足健脾、利濕消腫,有和臟腑調中氣、止血、解毒、健腦等作用。
- Oct 21 Sat 2006 12:25
夏季慎吃龜苓膏 不是人人都適合
|
- Oct 21 Sat 2006 12:16
雪梨紓解秋燥
- Oct 21 Sat 2006 02:00
家居診症電子中醫幫你把脈
但要做到準確性高的生物認證,不但儀器要精密、採樣要多樣化、研究要深入,最重要還是準確的掌握中醫師診症的指標及把脈的經驗,這才能做出正確分析。
五秒鐘診症
香港理工大學電子計算學系教授及系主任陳振沖表示,研發「舌診脈診系統」,是希望將中醫數據化及科學化,令中醫學更普及,接觸面更廣,同時幫助醫師了解病人每日的身體變化,作出更有效的治療。
簡單來說,「電子中醫」的用戶在家中利用以下兩種輕便儀器取得自己的資料:一、用舌診鏡頭錄取舌頭情況;二、用脈診的紅外線感應器照射手腕反映脈搏的跳動,再透過電腦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兩種儀器都能在五秒之內知道自己身體狀況。
這「電子中醫」系統,並非用來取替中醫師角色,它的主要作用是作為平日監察,做到中醫診症中的「望診」及「切診」,提供資料給醫師參考;如果真的生病,各位還是需要加上醫師的「聞診」及「問診」,方能準確地治病。
遙控看診
數據直通醫生
「舌診脈診系統」的好處是可供人隨時在家使用,隨時記錄自己身體狀況,即使無病都可以用來監察健康。
這系統如配上一套「遠距離家居看病系統」,就可以真的做到中醫的「望、聞、問、切」。因為只要病人及醫生兩端,分別裝上這系統,醫生就可透過電腦觀氣色、問徵狀看病。
如果想更準確和更全面監察,病人家中可裝上連接測心跳、血液含氧量、體溫及血壓測量器及攝影鏡頭的電腦,醫生就可以在辦公室即時與病人溝通,檢查其相關測量指數,來診斷及跟進病情。如果一測到病人發燒或出現變壞情況,電腦就立即自動通知醫生,好讓醫生即時處理狀況。
這系統早已在美國實行,但如果日後加入中醫的「舌診脈診系統」,這就能做到中西醫合力遙控診症,更能確保病人健康。
另外,如病人長期服用某些藥物,亦可利用以上兩個系統,讓醫生第一時間了解用藥效果,並作出適當的調整。
傳統中醫對這個「電子中醫」並不抗拒,並表示歡迎。
何顯亮中醫師表示:「中醫診症講經驗講感覺,如果電子中醫能做到數據準確、取樣本夠全面及廣泛,分析精準,電子中醫絕對可以幫助我們,每日為身體掃描及把關。」
現時這套系統正在哈爾濱中醫研究機構進行試驗,「舌診系統」暫時診症準確率已能做到七成,「脈診系統」由於採集樣本只得五千個,還需更多樣本才能提高準確度。
據負責人透露,該電子中醫系統將於年中發表測試報告,至於何時才可正式投入市場,負責人說希望在數年後。
售價又如何呢?若以成本計每套系統約五千元,估計投產後售價將會略高於此數。
不久將來,你就可以自己把脈、舌診,只要五秒你就知道自己有沒有心衰竭、疲勞症等疾病,甚至足不出門戶,都能看病診症,因為「電子中醫」時代即將來臨。
理工大學電子計算系率先研究家居用的「舌診脈診系統」,日前已進入測試階段,日後大家每天起後就如刷牙洗臉般方便,利用簡單儀器照一照就可以自診百病。
電子中醫是通過感應器將脈像分析後在電腦中顯示,並傳送到中醫師處,可立即斷出病症。
每次看中醫,醫師都會要求伸觀看,除了看顏色及苔外,病人伸的第一下,舌頭的尖或圓都代表不同病徵。
長期病或行動不良的病人,如果可以在家中隨時檢查脈搏,提供給醫生作適當診治,省時又效率高,有效減低病情。
類似手表的紅外線脈搏感應器,日後不用直接見醫師,只要五秒就能感應到脈搏情況,讀取資料再進行分析。
陳振沖教授強調,暫時系統仍在採樣研究中,所以只能做到七成準確度。
脈診系統
原理:利用紅外線感應及記錄脈搏跳動情況,再由電腦數據分析心跳情況。
診斷症狀:心衰竭、疲勞症等
目前採樣:5,000個脈搏資料
準確度:未公布
正常脈搏情況
心臟衰竭的脈搏跳動情況
- Oct 21 Sat 2006 01:51
古代有關性治療的五種方法
|
- Oct 19 Thu 2006 13:24
搖頭望遠加食療 強筋壯骨防頸痛
頸背不適或疼痛是亞健康狀態,及時處理可轉為健康,若不正確對待則可能發展成頸椎病。世界衛生組織最新公布的「全球十大頑症」中,頸椎病排行第二。
頸背痛屬中醫的痹症,是由於勞損或感受風濕,傷及筋骨,頸背部血脈不暢,不通則痛,關節錯縫,久之而形成骨刺而難以醫治。提提你有關頸背痛的防治方法﹕
- Oct 19 Thu 2006 13:19
刮眉揉眼解疲勞
保健茶調肝護目
中醫認為,肝開竅於目,肝血、肝陰榮養二目。眼睛通過神經血管與全身聯繫。通過刮眉揉眼,熨目轉睛,即可緩解眼睛疲勞,又可以間接地調解五臟六腑的功能。除做「刮眉揉眼」外,我堅持在每天飲茶的基礎上,還經常配製護眼明目的保健茶。
- Oct 12 Thu 2006 00:01
擊退水腫型肥胖
- Oct 11 Wed 2006 23:43
活動腳趾幫你健胃
- Oct 03 Tue 2006 00:50
濕 毒 滯 腸 型 及 脾 腎 兩 虛 型
- Oct 03 Tue 2006 00:47
中西藥性相互反應
- Oct 02 Mon 2006 02:45
口味可反映病症
- Oct 02 Mon 2006 02:28
寒 藥 治 熱 症
- Sep 30 Sat 2006 22:59
[秋燥篇] 凉燥感冒常用饮食疗法
(1)杏仁猪肺汤 杏仁(去皮尖)15克,罗汉果1个,猪肺300~500克,生姜5克,葱白7茎。
将新鲜罗汉果洗净后,剖开切成块状,葱白切成寸余长段。猪肺用水冲洗干净切成块状,与生姜用植物油炒片刻,然后放入杏仁、罗汉果,水适量煮汤,待汤将成时放入葱段,稍煮沸,调味后喝汤吃猪肺。
- Sep 30 Sat 2006 22:48
[秋燥篇] 温燥感冒
温燥感冒病性偏热,以燥热犯肺而致口、鼻、唇、咽等清窍津液受损、干燥为主要见症。
秋季,燥气主令,但有温燥凉燥之分。温燥,是指初秋时节,炎热未尽,久晴无雨,空气干燥,侵入肺卫,发而为病。一般多在立秋至秋分之间。温燥外袭,郁于肌表,可见发热微恶风寒、少汗;温燥上扰清窍,则见头痛;温燥伤肺,肺失清肃,肺津耗伤,则干咳少痰或无痰;“燥胜则干”,其温燥尤易伤津耗液,则见咽干鼻燥、皮肤燥热;燥甚伤及血络,可见鼻出血。温燥的特点是温热伤阴,故其苔必干,脉必数。故温燥感冒的临床表现为:主症:①发热而微恶风寒,头痛,少汗;②干咳少痰或无痰;③咽干鼻燥,口渴。
- Sep 30 Sat 2006 01:10
[秋燥篇] 冬 季 進 補 治 療 衰 弱 病 症
秋 冬 季 節 天 氣 乾 燥 寒 冷 , 空 氣 中 缺 乏 水 氣 的 濡 潤 , 人 體 容 易 感 受 燥 熱 病 邪 而 發 病 , 所 以 中 醫 建 議 要 秋 冬 進 補 。 今 期 主 要 從 補 氣 、 補 血 、 補 腦 三 方 面 提 供 一 些 食 療 與 滋 補 的 常 識 , 供 讀 者 在 補 身 健 體 中 參 考 。
秋 季 飲 食 以 養 陰 清 熱 為 宜
- Sep 30 Sat 2006 00:59
[秋燥篇] 入秋进补,先请中医把把脉
受访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秦鉴
文/记者 林清清 实习生 白桦
立秋过后,虽然暑气犹重,空气中的桂花香却已宣告金秋徐徐到来,人们也开始张罗秋冬进补,滋阴润燥。不过,中医有云“湿气去而燥气来”,秋月燥胜,进补可不能随便。进补前,不妨先来个中医体检,了解体质才能对症进补,事半功倍。
PartA:中医体检辨明体质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了解自己的体质,是养生保健的第一步。
很多广东人都爱说自己是“寒底”或“热底”,其实中医区分体质,包括寒、热、虚、实,具体分为平和体质、气虚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瘀血体质、气郁体质、特禀体质等。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副主任秦鉴教授提醒市民,如果自己无法辨别,大可以请有经验的中医师,给自己来一个“时髦的”中医体检。
与西医体检不同的是,中医体检不是通过量化的标准说明问题,而是根据传统的中医诊断学理论,通过望、闻、问、切,对受检者的神、色、形态进行观察,加上舌质、舌苔等舌象检查以及把脉,并询问受检者的一般情况,对受检者的身体状况做一个综合判断。然后根据体质分型的结果,对受检者的日常生活、饮食、情绪、起居等进行恰当的指导。“中医体检对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特别适用,”秦鉴教授说,“如果平日里总觉得这里或那里不舒服,但经过西医的检查又无异常,或者有异常但反复治疗效果不佳,这类患者其实可以向中医求助。”
需要注意的是,人的体质类型是会随着环境、生活习惯改变的。比如广东人爱喝凉茶,又常呆在空调房中,不管生什么病都吃抗生素,许多人已经转变为阳虚体质;长期劳累也会使平和体质转变为气虚体质。因此,和西医体检一样,中医体检也不是一检而终,需定期检查,以便在养生保健时有的放矢,对症进补。
专家Tips:简易自辨体质
秦鉴教授指出,一般而言,平和体质的人,秋季适宜用具有滋润作用的原料进补,如鱼胶、淮山、玉竹、黄精等。而阴虚(包括血虚)体质人士,夏季容易生出各种热性疾病,因此秋冬要注意养阴,此时进行适当的补阴调养,易于吸收利用,效果更佳,这也就是常说的“夏病冬治”。
常见的几种体质,市民可以学习初步自辨———
平和质:体形匀称,面色红润,精力充沛,胃口好,大小便正常,适应能力强,患病少。
痰湿质:形体肥胖,或曾经瘦现在肥,面色淡黄而黯,血脂增高,口黏多痰,胸闷,四肢沉重,舌苔厚。
气虚质:呼吸浅短,声音低微,神倦懒言,头昏心跳,动则汗出,食欲减少,舌质淡,苔薄白等。
血虚质:面色萎黄或苍白,口唇淡白,心悸少眠,夜热盗汗,肌肤枯涩,妇人经少色淡或闭经,舌淡红无苔。
阴虚质:虚火上炎,颧面潮红,午后潮热,手足心热,口燥咽干,盗汗,多梦遗精,尿少而赤,大便秘结,舌绛无苔。
阳虚质:畏寒肢冷,头晕自汗,手足发凉,腰酸腿软,咳喘身肿,黎明腹泻,阳痿早泄,尿清长,舌苔薄白。
上图:秦鉴教授提醒,进补前先了解自己的体质 图/林清清
PartB:秋燥进补内外有别
秋燥当令,容易损耗人体的阴精、津液,出现口干、皮肤燥裂瘙痒、眼睛干涩、大便干结等情况。不过,秋燥也分为外燥、内燥之不同,通过中医体检,详细了解自身情况,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达到食补或药补的最佳效果。
许多人一到秋天就容易咳嗽,却自以为是有炎症,自行使用抗生素,其实这种情况往往就是外燥所致,滥用抗生素反而对病情无益。秦鉴教授指出,外燥是由外感燥邪所致,常常会有感冒、咳嗽等症状。外燥还有再分为凉燥与温燥的不同。凉燥一般会口干咽痛,干咳无痰或是咳嗽少痰;而温燥则通常邪在肺卫,头痛身热,干咳无痰,呼吸不顺,胸满胁痛,心烦口渴,舌干无苔。
内燥是脏腑精亏液耗所引起,例如大病初愈、劳累过度、辛热太多等。内燥按发病位置不同又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上燥一般是肺燥,干咳而呼吸不顺;中燥一般为胃燥,伴随恶心、呕吐、打嗝、嗳气、食欲不振;而下燥则主要是肠燥,体液消耗、口渴或大便燥结都是其表现。秦鉴教授指出,外燥因为有外感症状,市民较易辨别,而内燥则通常要有专业中医师来辨别,再由医生开出相对应的中药方,进行治燥调理。
- Sep 30 Sat 2006 00:55
[秋燥篇] 秋季营养:食粥,解秋燥
秋燥会引起宝宝咽喉干燥、口舌少津、唇干而裂、鼻燥衄血、大便燥涩、小便黄赤、皮肤干燥等。严重的还会出现咽喉干痛、口渴喜饮、痰黏难咳、鼻塞而干、咳嗽气逆、感冒发热、大便燥结、肛裂出血等等。
为有效抵御“秋躁”,下面我们为妈妈们推荐7款适合宝宝们解燥美味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