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中醫藥 (114)
- Jun 16 Sat 2007 12:10
中藥茶飲 預防皮膚繼發性感染
- May 08 Tue 2007 13:19
寒底袪濕大法
- May 08 Tue 2007 13:16
.寒、熱底會互轉?
- May 05 Sat 2007 21:54
涼 茶 . 良 茶 【 五 十 年 代 】
![]() |
主 治 : 清 熱 解 毒 、 去 濕 消 滯 、 感 暑 伏 熱 、 四 時 感 冒 、 傷 風 咳 嗽 、 口 苦 舌 燥 、 喉 痛 骨 痛 、 大 腸 濕 熱 、 斑 痧 暑 熱 、 大 小 便 結 、 胸 膈 飽 脹 、 風 火 牙 痛 、 頭 暈 頭 痛 、 有 病 醫 病 、 常 服 免 病
- Mar 13 Tue 2007 16:37
長期痛症勿輕視! 中西治症 以改善血液循環為主
持續三個月 屬頑固痛症物理治療師劉卓濤稱,但凡身體上任何部位患有疼痛或痹痛持續三個月或以上者皆屬頑痛患者。其成因包括:長期姿勢不正確、各類創傷(意外創傷和運動創傷)、重複性筋肌勞損(職業病和用力不當)、年老身體退化(關節退化)、炎症(創傷、勞損、手術)。 |
- Mar 09 Fri 2007 14:38
土 沉 香 屬 易 危 品 種 受 保 護
- Feb 07 Wed 2007 15:18
多 少 疲 勞 多 少 累
- Dec 30 Sat 2006 22:16
滋潤防燥 中醫簡易湯水補一補
踏入冬季,天氣變幻不定,晝熱夜涼、濕度降低,為一年中最乾燥的季節,體質偏熱或陰虛人士,如果經常打邊爐,又或多食辛辣煎炸等香口食物,加上睡眠不足,很容易便會出現口乾唇燥,喉痛聲沙、牙肉浮腫、乾咳多痰或便秘等一系列燥象。撰文:Jim 攝影:寶兒、Jim 鳴謝:註冊中醫師袁浩泉 |
外感病邪 外燥內燥
- Dec 12 Tue 2006 14:05
栗子風
秋風起的時候,滿街都是炒栗子的木頭車,香氣撲鼻令人垂涎欲滴。在中醫角度來看,栗子性溫味甘,很適合冬天進補,但是吃香脆的炒栗子可會過燥而傷陰助火,大家切勿適得其反!栗子是常用的家庭補健湯水材料,可以減少腰腿痠痛、便溏腹瀉,從前也會用來治療百日咳。
- Dec 06 Wed 2006 15:34
龜 苓 膏 之 功 效
恭 和 堂 龜 苓 膏 之 主 要 功 效 為 養 真 陰 ,除 濕 毒,及 皮 膚 上的 疾 病,很 有 療 效,如 能 戒 口 ,如 蝦 、蟹 、筍 及 啤 酒 等 均 不 宜 吃 ,效 果 會 更 佳 。 恭 和 堂 龜 苓 膏 性 溫 和 ,不 涼 不 燥 ,男 女 老 幼 及 孕 婦 均 可 服 用 ,常 食 開 胃 ,助 消 化,清 血 毒 , 大 小 便 暢 通 。俗 語 云 :「大 便 不 通 ,百 病 叢 叢 ,大 便 一 通 ,萬 事 皆 鬆」,亦 很 合 乎 中 醫 學 的 道 理 。 正 常 人 ,大 概 五 、 六 天 吃 一 盅 ,便 可 減 少 身 體 染 疾 的 機 會 。 |
- Dec 06 Wed 2006 15:32
傳統養生食療方-龜苓膏
- Dec 05 Tue 2006 14:17
秋冬進補之誤
眾所周知,牛肉是溫燥有微毒,對於患皮膚病的人是大敵。最近我卻發現很多病人都不知道羊肉較牛肉更燥熱。當把脈的時候,發覺病人的胃火熾盛,我都會問他們有否吃過辛辣的食物?幾個病人都說沒吃過牛肉或喝咖啡,卻有吃過羊肉,言時他們才驚覺羊肉是燥熱的!秋冬進補時吃羊肉可要當心,以免適得其反。
- Nov 30 Thu 2006 16:37
冬季健身 揉腳正當時
寒冷的冬季,如果能經常按摩足部相應的反射區,可以起到促進血液迴圈、提高肌體抵抗力,助您健康過冬。
足部反射保健的原理是以壓力刺激足部的皮膚,以至於對內部臟器及身體的其他部位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足部有許多與臟器或身體部位相對應的反射區,如在兩隻腳的前腳掌中外側有對應肺及支氣管的反射區,在大腳趾底部外側有對應鼻的反射區。
- Nov 30 Thu 2006 16:36
由熱轉寒關鍵 秋季調補重養收
滋陰潤肺為主
總括而言,秋天的氣候較乾燥,水分自然容易流失,口乾、唇乾、鼻乾、咽乾、大便乾結、皮膚乾,甚至皺裂等情況都甚為常見。要改善這些情況,平日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主,以益胃生津。另外,也可以多吃帶酸味的蔬果,減少吃、薑、辣椒等辛辣食品,以收斂補肺,避免發散瀉肺。一些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藥,如人參、沙參、西洋參、百合、杏仁、川貝等,對緩解秋燥都有不錯的功效。
- Nov 30 Thu 2006 16:31
談化療中西互補
其實許多病人在化療和放療期間都服用中藥,以減少放療、化療的毒副作用,並強壯身體,提高免疫功能,增加扶正抗癌的效果。在內地絕大多數的癌症患者都採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癌,在歐洲、美國及東南亞多個地區,患者亦採用西醫、中醫或傳統醫學互補的方法抗癌。我有許多海外的患者,如在美國、英國等,服用我的中藥治療,同時也接受當地的治療。
- Nov 30 Thu 2006 16:29
服藥用酒作引子 中藥和酒有淵源
- Nov 29 Wed 2006 18:36
冬季養生 中醫講究早喝鹽水晚喝蜜
中醫認為,鹽有清熱、涼血、解毒的作用。據《本草綱目拾遺》記載,鹽能“調和臟腑、消宿物、令人壯健”。因此,清晨起床後空腹喝一杯淡鹽水,有利於降火益腎、保持大便通暢、改善腸胃的消化吸收功能。
蜂蜜有補中、潤燥、止痛、解毒的作用,常用來治療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肺燥幹咳、腸燥便秘等疾病。
- Nov 29 Wed 2006 18:24
寒邪易傷腎陽 冬令需要養腎以禦寒
與春風、夏暑、秋燥不同,冬天帶給人的是另一種感受,寒。中醫學認為,寒為陰邪,易傷陽氣。由於人身之陽氣根源於腎,所以寒邪最易中傷腎陽。可見,數九嚴冬,若欲禦寒,首當養腎。 冬天的生活起居要有規律,宜多開展力所能及的體育活動,這不但能增強與人體免疫有關的腎氣功能,提高抗病力,還因“腎主納氣”,而幫助肺氣呼吸,預防多種慢性呼吸系統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