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幽門螺旋桿菌的被發現,是本世紀末消化醫學最大的收穫。因為它抗酸抗蝕的特性,不但可摧毀胃中防禦因子的完整性,並且會侵襲胃部造成消化性疾病甚至胃癌。

幽門螺旋桿菌確實會造成胃炎、慢性胃腸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非潰瘍性消化不良及部分胃癌。

對胃進行破壞性的攻勢

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革蘭氐陰性的螺旋桿菌,常可在人的胃竇黏膜及其附近或牙斑中找到它的蹤影。其絲狀的鞭毛宛如螺旋推進器一般,幫助它在胃中螺旋前進,並與胃粘膜進行不良接觸。

人體的胃酸具有強烈的殺菌功效,使病菌無法在胃中生存,但幽門螺旋桿菌卻可分泌大量的尿素脢並將其轉化為鹼性的氨以中和胃酸,形成一層堅固的防護壁壘於菌體四周,以防胃酸的侵蝕。並且還會分泌不同的消化酵素與胃粘膜進行化學反應,藉以破壞胃粘膜之表皮細胞,造成發炎現象。

各式胃疾的真凶

一旦幽門螺旋桿菌在胃部寄生後,它會使胃部表皮細胞發炎、水腫,甚至變性或壞死,進而導致下列各種胃病:

1.胃潰瘍
胃潰瘍患者有40-90%為此菌感染者,過去胃潰瘍被認為是一個難纏的病,復發性高,而抑制此菌生長後復發率由80%降至10%。

2.胃炎
在慢性胃炎患者中有70-100%感染此菌;而幽門螺旋桿菌所引起的急性胃炎,雖可自癒,但若無法消退,就可能引發成慢性胃炎、胃潰瘍、消化性潰瘍,甚至胃癌。

3.十二指腸潰瘍
約有70-100%的十二指腸潰瘍患者感染此菌,醫界證實消除幽門螺旋桿菌後,復發率可降至10%以下。

4.消化不良
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很多,但消化不良者感染此菌的比率為30-70%,以兒童來說,消化不良又伴有腹痛現象者,病因多為幽門螺旋桿菌。

5.胃癌
幼年期若感染此菌,經長時間接觸,極易引起胃癌。據統計,在胃癌病人中,有20-70%可找到幽門螺旋桿菌。

除了消化道疾病者與此菌有密切關係之外,一般人感染率也從0-40%,因此不可經忽!

傳染途徑

幽門螺旋桿菌的傳染途徑至今尚無定論,但根據專家的研究發現,其傳染的途徑可能有下列幾種:

1.口對口的傳染
經由口腔吃下帶有幽門螺旋桿菌的食物而感染,然後再經由糞便傳染給他人。此外,幽門螺旋桿菌也喜歡寄居在口腔的牙斑上,一旦與患者的口腔接觸後,即可能染患此症。

2.人與人的接觸
家庭中有人感染此菌時,大部分的家庭成員也會受感染;共同生活在一起的組織團體,感染率也較高,不但人會感染,連貓、狗等動物也會感染。

3.經手碰觸或儀器接觸等間接傳染
碰觸到患者胃液、或因胃鏡等檢查儀器消毒不當時,皆會使人感染此菌。

4.篩檢幽門螺旋桿菌

檢查血清IgG抗體最簡便有效過去用以檢驗患者有無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方法,是必須實施胃鏡檢查以取得胃粘膜切片,因而使得許多人為之卻步,而喪失治療的佳機。

目前醫學界已發展出利用抽血,檢查血清IgG抗體的方法,來判定是否感染此菌。若檢查時,發現體內有此種抗體,表示受檢者曾被感染過或正受此菌的危害中,是相當簡便的方法。


除菌治療效果佳

發現有幽門螺旋桿菌者,若是正常人且無消化道疾病症狀者,不需立即治療,但若伴有潰瘍者,則應立即積極治療,其中以除菌治療方法、抗生素加抗潰瘍藥物合併使用,效果最佳。

通常感染此菌後,會有上腹不適、腹脹、腹鳴、上腹疼痛、噁心、嘔吐、打嗝或放屁等症狀,但很容易被誤認為消化性潰瘍,有些人甚至自行服用胃乳,使病情加劇。已染胃疾的人,或發現胃部常有發脹、疼痛、痙攣等現象的人,應懷疑就是幽門螺旋桿菌在作怪,請立即去做幽門螺旋桿菌檢查,才能對症下藥,以免幽門螺旋桿菌的傷害在體內日益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g I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