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心臟科門診中,常常有很多病人,不管是年輕或年老,說會常常胸痛,是不是得了狹心症?事實上,並不是每一個心臟病患者皆是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經過一番的資料研究,病史徵詢,以及理學檢查,就能大略判別。

心臟病的種類很多,有先天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瓣膜性心臟病,原發性心肌病及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等,其中以冠狀動脈性心臟病 ( 簡稱[冠心病] ) 最為普遍,而我們時常聽聞因心臟病發而暴斃的,也多屬於冠心病者。在胸痛當中最難診斷的就是心理性的胸痛。常因病人心理的或是情緒的問題而抱怨有胸痛的情況。這種病人常需接受一連串許多的檢查,甚至包括誤以為是心肌栓塞等等,而到最後都檢查不出所以然來。所以這種心理性的胸痛是最不容易診斷。




我們可藉由以下檢查來診斷冠狀動脈性心臟病:

1.病史

在診斷胸痛時,有關的病史是非常的重要的,譬如:疼痛多久了、疼痛的頻率有多少、總共痛了幾次。除了胸痛的時間性外,還包括胸痛的性質,會不會延伸到別的地方去,最重要的情況是有無暈倒或快要暈倒的現象。因此在病史方面,除了注意疼痛發作的時間、長度、和性質以外,還要注意病人是否為高危險群,有無焦急和心理的問題,有無外傷的病史,有無氣喘、支氣管炎或是藥物濫用的情況,當然病人先前有無像紅斑性狼瘡、或類風濕性疾病等的問題也是必需要考慮的,尤其重要的是在家族史方面,家族史方面必須要詢問有無早期家族的死亡,譬如:心肌梗塞、心肌病變、冠狀動脈血管硬化、心室早期收縮、長的QT症候群、麻煩氏症等,這些情況都是需要特別注意的家族史。


2.身體理學檢查

在身體理學檢查方面,最主要是注意病人的外觀情況,還有生命徵象譬如:血壓、呼吸、心跳等。在胸部檢查要特別的注意胸部的起伏和運動的情況,及手和肩膀的運動的情況,並讓病人深呼吸等等,看這些會不會再引發病人的胸痛,接著再做心臟方面的詳細檢查。


3.實驗室的檢查

在實驗室的檢查方面包括X光和心電圖。X光方面可以看病人有沒有肺炎、支氣管炎、氣喘及骨骼方面的問題。心電圖可以瞭解病人心跳方面的問題,有無心律不整等等。


4.運動心電圖試驗

很多狹心症病人,在休息狀態的心電圖都是正常的,這是因為此時供應心臟的氧氣足夠心臟工作所需,因此心電圖不會顯出缺氧的變化。但在不同程度之運動負荷時,心電圖即會出現氧氣不足的表現。


5.核子醫學檢查

使用同位素注入血管,再偵測心臟肌肉的灌流情況,是一種合併可見解剖位置的心臟機能檢查,也可加上運動狀態而使其更具診斷價值。


6.心導管檢查

冠狀動脈血管造影及左心室造影,是最具診斷價值的冠狀動脈心臟病檢查,而且兼具機能性與解剖學上的詳細因果說明。這是將心導管由肢體的動脈血管放入心臟的左心室,然後注入造影劑,即可從連續攝影的影片中,分析推算左心室之大小、容積、肌肉量、收縮力的好壞、心臟的搏血量以及左心室其他功能。與冠狀動脈疾病最有關的部位就是左心室。當然,心導管檢查也可同時測左、右邊心臟之壓力,因為那也是心臟功能的重要表現。其他情況的心臟病,有時當然不只做左心室造影而已。再把心導管放入左、右冠狀動脈,就可由造影劑之注入與連續攝影照片,很清楚的知道每一條冠狀動脈的大小、分支、有無狹窄及其部位與程度。這是解剖學上唯一可以確切表示病變部位的方法。由這些變化,也可以和心電圖的變化互相參考,印證機能上的變化和程度。更可由此提供治療參考和以後追蹤檢查的憑據。雖然冠狀動脈及左心室造影檢查 ( 即心導管檢查 ) 並不是百分之百安全 ( 大約一千人會有一個人有較重大的併發症 ),但與其他侵襲性檢查比較起來,心導管仍是值得做的診斷工具。

總而言之,狹心症之診斷,需要分析、考慮病人的口訴現象、理學檢查、病史分析,得一初步結論,再加上不具危險性的非侵襲性檢查,可得心臟病之功能和病況的大體了解。如果你常常胸痛,最好讓心臟科醫生檢查一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g I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