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道的發現是在古早以前,人們偶然因為身體受
到撞擊損傷 ( 包括刺傷或被火灼傷 ) ,而使其原
來所患之病痛得到舒緩或痊癒;或者在身體不舒
服的部位按摩、捶擊及針刺,使病痛得到緩解。
那時沒有所謂穴道,只是籠統地叫做「砭灸處」。
經過不斷的實驗及經驗的累積,逐漸發展到以針
灸治病。
穴道的發展分三階段:
一、無穴道階段:
最早的時候,人們只知道那裡不舒服就在那裡針
灸或按摩,也就是局部取穴,或叫「以痛為輸」
,這裡所說的痛包括自發痛和壓痛。這種取穴方
式沒有規定的部位,當然也就沒有穴道的名稱。
二、穴道定名階段:
經過反覆的臨床研究及實驗,人們知道,那些病
症可在那些穴道針灸,反之又知道,那些穴道可
以治療那些病症;不只能治療局部病症,又能治
療遠隔的病症。經由千百年的經驗,終於能了解
穴道的位置特點及治療作用,因而開始給穴道確
定了位置,並加以命名。
三、系統分類階段:
經過長期經驗的累積,人們發現穴道不只是各個
孤立的、局部的、單一的作用,它們是互相聯繫
的、整體的、多種的作用,這種聯繫的通路,就
是中醫理論中所稱的「經絡」。
發明者是誰?
歷代針灸家,如孫思邈等長期臨床研究與統計而
發明的。
對你很有用喔!!! 沒事的時候就自己按按捏捏吧...
身體穴道說明 |
| |||
B1 |
打隔、咳嗽、喉嚨痛 | |||
B2 |
酸痛疲勞 | |||
B3 |
消化不良、減輕壓力、頭痛 | |||
B4 |
暈船、增進食慾 | |||
B5 |
舒緩焦慮 | |||
B6 |
失眠 | |||
B7 |
舒緩手腕酸痛 | |||
B8 |
膝蓋酸痛、風濕痛 | |||
B9 |
胃不舒服 | |||
B10 |
舒緩膝蓋問題、水腫 | |||
B11 |
眼睛疲勞、宿醉 | |||
臉部穴道說明 |
| |||
F1 |
舒緩頭痛、使眼睛明亮 | |||
F2 |
解決青春痘、粉刺問題 | |||
F3 |
減輕鼻塞、眼睛容易流淚症狀 | |||
F4 |
舒緩抽筋、暈眩 | |||
手部穴道說明 |
| |||
D1 |
鼻竇 |
D6 |
腰部 | |
D2 |
耳朵 |
D7 |
直腸 | |
D3 |
肩膀 |
D8 |
眼瞼 | |
D4 |
肝臟 |
D9 |
胃 | |
D5 |
膽 |
D10 |
脖子(包括手背〉 |
http://www.erva.nl/chie.htm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