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便血:取穴 命門、天樞、長強、隔俞、腎俞。
十五. 痹証(關節痠痛麻痺):
1) 肩痛取 肩髃、曲池、外關。
2) 肘痛取 尺澤、曲池、外關。
3) 腕痛取 陽池、列缺、支溝、合谷。
4) 手指痛取 合谷、後溪。
5) 腰脊痛取 身柱、腎俞、委中、昆侖。
6) 股痛取 環跳、委中、陽陵泉。
7) 膝痛取 膝眼、足三里、陽陵泉。
8) 踝痛取 解溪、昆侖。
9) 足痛取 太溪、昆侖、太衝。
十六. 腰痛:取穴 腎俞、委中、腰俞;腰背強痛加取 殷門、承抉、四髎;疼痛至腿足加取 環跳。
十七. 胸脇痛:取穴 內關、外關、壇中、支溝、太衝。
十八. 遺尿:取穴 三陰交、中極、氣海、百會。
十九. 月經不調:
1) 月經先期取穴 氣海、中極、血海、三陰交、太衝、脾俞。
2) 月經後期取穴 關元、命門、腎俞。
二十. 經痛:
1) 經前或經期腹痛取穴 內庭、三陰交;如仍不止加取 合谷、足三里、
關元、中極。
2) 經後腹痛取穴 腎俞、命門、關元、足三里、三陰交。
二十一. 小兒抽風:
取穴 印堂、中沖、風池、昆侖、後溪、神門、內關、甲根。
二十二. 落枕:取穴 落枕、縣鐘、肩井、大椎。
二十三. 撞聾:取穴 聽會、聽宮、翳風、外關、啞門、合谷、百會。
二十四. 鼻衄(流鼻血):取穴 印堂、上星。
二十五. 鼻淵:取穴 迎香、合谷。
二十六. 喉痛:取穴 合谷、天突、廉泉、孔最、尺澤。
二十七. 牙痛:取穴 頰車、合谷、大抒、行間;上牙痛加取 內庭、下關;下牙痛加取列缺、足三里、內庭;齒齦痛加取 曲池、足三里;外感風火加取大椎、外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