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知道服用西藥時最好不要喝酒,那麼,服用中藥時是不是也要和酒劃清界限呢?其實,酒本身就是一味中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藥品之一,中醫用酒治病,歷史悠久。
  
  中醫學認為,酒乃水谷之氣,味辛、甘,性大熱,氣味香醇,可以進入病人的心、肝二經,具有上升和發散的特性,可以通血脈、散淤血、行藥勢、禦寒氣、消冷積、矯臭矯味之功。
  
  因此,用酒送服中藥,可借助酒的辛熱之性,緩和藥物的寒性,以調整中藥的性味;並且酒具有升提之性,可以引藥上行,使藥力迅速到達全身的經脈,以增強活血通絡、祛風散寒的作用,所以自古以來就有“酒為百藥之長”的說法。
  
  比如有一個有名的方劑叫“通竅活血湯”,需要用酒和水一塊來煎,這樣的話,既可以取酒的溫通生陽的作用,幫助疏通經絡,促進淤血消散,又可以取酒的輕清上揚的特性,能夠載藥直接到達頭面部,來發揮它這個有效的作用。
  
  如丹參雖具有活血化淤的作用,但它性味苦寒,而中醫認為血“遇寒則凝、遇溫則行”,如果丹參用溫酒送服或經酒浸泡後服用,可借助於酒的辛熱之性,增強丹參祛淤止痛、活血通經的作用。
  
  又如川芎、當歸、威靈仙、牛膝等祛風濕止痛的藥物,用溫酒送服,用可借助酒的辛散走竄之功,更便於藥物直達病所,更快地發揮療效。
  
  那麼,人們日常服用的中藥或中成藥哪些可以用溫酒送服呢?一共有三類。
  
  一是具有活血行氣、化淤通脈作用的藥物,如用來治療跌打損傷的自然銅、雲南白藥、七厘散等;用來治療痛經、月經不調的香附丸、痛經丸、定坤丹等;用來治療手足麻木、中風偏癱的丹參、雞血藤、桃仁、紅花、川芎、當歸、穿山甲、大活絡丸、人參再造丸等。
  
  二是具有祛除風濕、解除痹痛作用的藥物,如用來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獨活、威靈仙、木瓜、追風丸、祛風舒筋丸、獨活寄生丸、強筋壯骨丸等。
  
  三是具有補益肝腎作用的藥物,如枸杞子、女貞子、鹿茸、地黃、山茱萸、菟絲子等等中藥。
  
  最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酒與中藥同服,儘管可增強部分藥物的藥效,但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因為腦出血等一些具有出血傾向的疾病不宜用酒送服活血化淤的藥物,否則會加重出血。

    此外,具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不宜用酒送服中藥:對酒精過敏者;妊娠和哺乳期的婦女;有肝臟疾患者;血壓偏高者;有嚴重的消化系統疾病的患者;有胃腸道出血史的患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g I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